释义 |
郡 【汉语拼音】jùn <名> 【解释】(形声。从邑,君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行政区域) 【解释】同本义 [perfecture] 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是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说文》。朱骏声曰: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古者县大郡小,秦以后郡大县小。 及郡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谪守巴陵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周容《芋老人传》 自郡城走数十里。 【解释】又如:郡属(郡守的属员);郡廨(郡府);郡朝(郡署的厅事。亦指郡守);郡章(郡太守的印玺);郡倅(郡佐。郡守的副职) 【解释】英国和爱尔兰的领土区划分之一,构成为行政、司法和政治目的而设立的主要单位,包括以前盎格鲁撒克逊的郡和其它从未成为郡的地区 [county] 词组 郡地 【汉语拼音】jùndì 【解释】[shire ground] 由郡长官管辖的乡区 郡税 【汉语拼音】jùnshuì 【解释】[county rate] 由郡确定并由郡的官员征收的税 郡县 【汉语拼音】jùnxiàn 【解释】[province and county in ancient times]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定东南郡县。——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郡县制 【汉语拼音】jùnxiànzhì 【解释】[the system of prefectures and counties] 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形成于春秋时代和秦朝 郡 【汉语拼音】jùn 【台湾音标】 ㄐㄩㄣˋ 【解释】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 【解释】郑码:XMAY,U:90E1,GBK:BFA4 【解释】笔画数:9,部首:阝,笔顺编号:511325152 【相关词】county; eparchy; shire; zill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