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砂 【汉语拼音】shā 〈名〉 【解释】“沙”的俗字。指石之细碎者 [sand]。如:砂颗(砂粒);砂壤(沙质的土壤);砂丁(矿工);砂石(砂土和石子);砂包(沙袋);型砂;砂碛(沙漠;沙滩) 【解释】泛指细碎如砂的物质 [sand-like material]。如:砂糖;砂瓶(陶罐);砂眼杂质在铸件上形成的小孔;砂壶(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陶质壶类之一);砂锅(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锅) 【解释】道家所炼丹砂,简称“砂”。“朱砂”的简称 [cinnabar]。如:砂汞(丹砂和水银) 词组 砂布 【汉语拼音】shābù 【解释】[abrasive cloth] 粘有金刚砂的布,用来磨光金属器物 砂灰 【汉语拼音】shāhuī 【解释】[sand-lime] 由砂和石灰混合成 砂浆 【汉语拼音】shājiāng 【解释】[mortar] 砌砖石用的粘结物质,由沙子加水泥、石灰膏或粘土,再加水合成 砂金 【汉语拼音】shājīn 【解释】[gold dust] 冲洗废砂后在淘盘上剩余的金粒 砂坑 【汉语拼音】shākēng 【解释】[sandpit] 在砂土中挖掘的坑,尤指作为取砂的场所 砂砾 【汉语拼音】shālì 【解释】[gravel] 全部或主要由直径由二毫米至一厘米或再大些的无棱角碎石组成的松散材料 砂轮 【汉语拼音】shālún 【解释】[grindstone]∶天然沙石制成的扁平圆石,它绕轴旋转,用以磨快刀具或使物件成形或磨光 【解释】[emery wheel]∶由粘结金刚砂粉固结而成的轮子,或具有金刚砂表面的轮子,主要用来磨削、研磨或抛光 砂囊 【汉语拼音】shānáng 【解释】[gizzard of a bird] 鸟类消化道紧接嗉囊之后的一个囊,在吃种子的鸟体中尤其发达,特别是有厚的肌肉壁和一层硬的角质衬里,适于磨碎食物,它的肌肉运动常借助鸟类吞咽的沙石来磨碎食物 砂皮 【汉语拼音】shāpí 【解释】[rubber] 擦火柴用的粗糙砂面 砂糖 【汉语拼音】shātáng 【解释】[granulated sugar] 一种颗粒像砂粒那样大的糖,分赤、白两种。赤砂糖含少许糖蜜,白砂糖纯度则高一些 砂土 【汉语拼音】shātǔ 【解释】[sandy soil] 含砂质的土壤;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沙和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粘土混合而成的土壤 砂心 【汉语拼音】shāxīn 【解释】[sand core] 用型砂制成的铸造砂模芯子 砂型 【汉语拼音】shāxíng 【解释】[sand mould] 用潮湿的型砂做成的铸造用模型 砂岩 【汉语拼音】shāyán 【解释】[sandstone] 一种沉积岩,由砂粒、粘土、石灰等粘结而成,用做磨石或建筑材料 砂眼 【汉语拼音】shāyǎn 【解释】[sand hole]气体或杂质在铸件内部或表面形成的小孔 砂皂 【汉语拼音】shāzào 【解释】[sandsoap] 用于各种清洗的砂粒皂 砂纸 【汉语拼音】shāzhǐ 【解释】[sandpaper]∶在一面用胶粘上砂子或其他磨料的纸,用于磨光和抛光 【解释】[glass paper]∶粘有玻璃粉的纸,用来打磨竹木 砂洲 【汉语拼音】shāzhōu 【解释】[sandbar] 河流或沿海水中被水流堆积到或靠近水面的砂梁或砂脊 砂子 【汉语拼音】shāzi 【解释】[sand] 细小的石粒 砂 【汉语拼音】shā 【台湾音标】 ㄕㄚˉ 【解释】同“沙”①②:~粒。~纸。~轮。翻~(铸造器物的工作)。~糖。 【解释】郑码:GKM,U:7802,GBK:C9B0 【解释】笔画数:9,部首:石,笔顺编号:132512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