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汛 【汉语拼音】xùn <动> 【解释】同本义 [sprinkle] 汛,洒也。——《说文》。按,此字经传多误作汛滥之汛。 汛埽反道。——《礼记·郊特性》 汛拚席。——《管子·弟子职》 况尽汛扫前圣数千载功业,专用己之私,而能享佑者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 【解释】又如:汛扫(洒扫);汛逐(清扫驱除) 【解释】防守 [defend] 大军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犄其后。——《三国演义》
 汛 【汉语拼音】xùn <名> 【解释】江河定期的涨水或泛滥 [flood;high water]。如:防汛;春汛;凌汛;潮汛;桃花汛;伏汛;汛期 【解释】明清时称军队驻防地段 [station] 三镇各释小嫌,共图大事,速速回汛,听候调谴。——清·孔尚任《桃花扇》 【解释】又称:汛地 须俟汛报紧急,先以分守之兵,统赴汛地。——明·李颐《条陈海防疏》 【解释】又如:汛弁(汛地官兵);汛守(汛地防守岗位);汛防(巡逻防守);汛兵(汛地的士兵);汛房(汛地营房) 词组 汛期 【汉语拼音】xùnqī 【解释】[floodtime] 洪水季节 汛情 【汉语拼音】xùnqíng 【解释】[flood] 洪汛期水位涨落的状况 汛 【汉语拼音】xùn 【台湾音标】 ㄒㄩㄣˋ 【解释】江河定期的涨水:~期。~情。防~。桃花~(桃花盛开时发生的河水暴涨。亦称“桃汛”)。 【解释】洒:~扫(a.洒扫;b.扫除,清除)。 【解释】古同“讯”:~地(中国清代兵制,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 【解释】郑码:VYED,U:6C5B,GBK:D1B4 【解释】笔画数:6,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12 【相关词】fl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