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泽 〖繁体〗澤 【汉语拼音】zé <名> 【解释】(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解释】同本义 [lustre] 泽,光润也。——《说文》 共饭不泽手。——《礼记·曲礼》 泽剑首。——《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离骚》 热多则淖泽。——《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宋·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王安石《太古》 【解释】又如:泽雨(润泽万物之雨);泽器(润泽光滑的器皿);色泽(颜色和光泽) 【解释】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 [marsh] 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释名》 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风俗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山泽不避。——《史记·货殖列传》 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某泽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解释】又如:泽陂(池沼);泽皋(沼泽);泽淖(泥潭);泽农(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泽薮(大泽);川泽 【解释】恩泽,恩惠 [beneficence;favor]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史记·西门豹传》 【解释】又如:泽民(施恩惠于民);泽物(施恩于人,做好事);泽枯,泽骨(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泽霈(恩惠普施);泽润(恩泽普施) 【解释】仁慈的行动 [benefit]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书·多士》 【解释】雨和露 [rain and dew] 两泽下注。——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解释】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解释】土壤中的水分 [moisture]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解释】津液、唾液或汗水 [body fluid,saliva or sweat]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叶圣陶《小铜匠》 【解释】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 [oil]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解释】又如:芳泽;香泽 【解释】汗衣;内衣 [undershirt; underclothes]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解释】禄位;遗风 [custom left by a preceding generation]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解释】又如:手泽 词组 泽国 【汉语拼音】zéguó 【解释】[a land that abounds in rivers and lakes]∶多水的地区;水乡 泽国用龙节。——《周礼·地官·掌节》 江村夜涨浮天水,泽国秋生动地风。——唐·杜牧《题白云楼》 【解释】[inundated area]∶遭水淹了的地区 那年发大水,这里成了一片泽国 泽兰 【汉语拼音】zélán 【解释】[boneset] 泽兰属草本植物的一种,特点是具有对生的贯穿叶和白色、排列成伞房状的头状花序,过去用作家常药品 泽泻 【汉语拼音】zéxiè 【解释】[oriental water plantain]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椭圆形,开白色小花。生长在沼泽中。根可以入药,是利尿剂 泽 〖繁体〗澤 【汉语拼音】zé 【台湾音标】 ㄗㄜˊ 【解释】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解释】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解释】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解释】洗濯。 【解释】汗衣,内衣。 【解释】郑码:VXBI,U:6CFD,GBK:D4F3 【解释】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112 【相关词】damp; lustre; pond; pool 泽 〖繁体〗澤 【汉语拼音】shì 【台湾音标】 ㄕˋ 【解释】古同“释”,解散。 【解释】郑码:VXBI,U:6CFD,GBK:D4F3 【解释】笔画数:8,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112 【相关词】damp; lustre; pond; p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