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缶 【汉语拼音】fǒu 〈名〉 【解释】(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解释】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earthen jar with big belly and small mouth]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盎谓之缶。——《尔雅》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解释】汲水的瓦器 [earthware for sucking water] 具绠缶,备水器。——《左传·襄公九年》 【解释】[考古]∶一种陶瓷乐器 [fou,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 不鼓缶而歌。——《易·离》
缶 【汉语拼音】fǒu 〈量〉 【解释】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fou] 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小尔雅》 【解释】又如:缶米(一缶的米。即十六斗米) 缶 【汉语拼音】fǒu 【台湾音标】 ㄈㄡˇ 【解释】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解释】郑码:MAEZ,U:7F36,GBK:F3BE 【解释】笔画数:6,部首:缶,笔顺编号:311252
|